国家果蝇资源中心

National Drosophila Resource Center of China, NDRCC

国家果蝇资源中心微信公众号
  >   动态资讯

国家果蝇资源中心(筹)引领成立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无脊椎模式动物专业委员会

时间:2024-11-17

20241114日下午,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理事会顺利召开。第二项重大议程是宣布成立无脊椎模式动物专业委员会。无脊椎模式动物专业委员会代表吴薇高级工程师、沈义栋研究员、曾安研究员、汪菲研究员和刘竞男副教授应邀参加会议。

微信图片_20241117134658.jpg

首先学会理事长吴宝金研究员就增设无脊椎模式动物专业委员会的背景和必要性作了详细说明,他强调,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无脊椎模式动物在基础研究、生态保护及药物开发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设立这一专业委员会,旨在填补国内在无脊椎模式动物研究领域的空白,加强学术交流与研究协作,为上海实验动物科学事业的全面进步注入新动力。

微信图片_20241117150003.jpg

吴宝金

接下来主任委员吴薇对无脊椎模式动物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和发展目标及意义作了详细介绍。

微信图片_20241117140301.jpg

吴薇(中)

林奈把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动物界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指的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其余的通称无脊椎动物,占动物界95%以上。

在生命科学、人类医药健康研究领域,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动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这些被选定的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就称之为模式动物。模式动物在生物医药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临床前研发阶段的药效学评价和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它们被称为活的试剂,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脊椎动物中有许多经典模式动物,包括小鼠、大鼠、恒河猴、食蟹猴、树鼩、兔类、犬类、猪类、斑马鱼等。无脊椎动物中也有许多模式动物。果蝇是经典模式动物,研究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各个领域;线虫中首次发现了细胞凋亡现象;蚊子是许多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涡虫在再生生物领域备受追捧,获“再生之王”称号;还有如海胆、毕氏卵角蚁、粉正蚓、蜜蜂等。

为了更好发挥无脊椎模式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国家果蝇资源中心(筹)引领成立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无脊椎模式动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国家果蝇资源中心(筹)主任吴薇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担任,副主任委员为汪菲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和刘竞男(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目前由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营养与健康特色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12家单位的28名专家组成。研究领域涵盖涡虫、线虫、果蝇和蚊子。

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无脊椎模式动物专家委员会,为上海实验动物科学事业的全面进步注入新动力,更好促进了无脊椎模式动物和脊椎模式动物的交流,打通了模式动物之间的界限,能更充分发挥无脊椎模式动物的特质,融合各模式动物优势,共同解决科学问题!

然后各位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果蝇、线虫、涡虫、蚊子作为模式动物的优势,并阐述如何灵活运用包括小鼠、斑马鱼等多种模式动物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

图片2.png

最后,各位理事以热烈掌声祝贺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无脊椎模式动物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